【作者:王海紅】
入冬過后,天還不算太冷。在傳統的習俗里,人們可以賞菊、吃柿子、進補,但我覺得登高遠眺不失為最陽光健康和有趣的選擇。所以,儀征廟山小天池,我們來了!
一路導航。從寬闊敞亮的水泥馬路拐入狹窄悠長的鄉村小道,車速自疾馳轉慢行,風景便漸漸由散落的村居農舍水塘灌木替代了整齊的水榭角亭行道樹綠化帶。車行七轉八拐,迂曲回旋間,不知不覺進入了丘陵山地。山路的顛簸,讓坐車的我們享受到了蹺蹺板的樂趣。
儀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分為平原、丘陵、崗地3個地貌區。我們住在南部沿江沖積平原區,而廟山位于西北丘陵區。地貌不同,景物有別。車行一路,山地間多見有散落的沙粒石頭和火山巖灰,少有稻田,漫山遍野的茶樹,墨綠黝黑,在深秋的原野里散發著強勁的生命之光。

廟山海拔47米,由于地處儀征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帶,所以廟山及其周邊的諸山并不突出,走近了不注意看不出山型。的確,現在我眼中的廟山,就是一個小土包!雖是如此,行至最高處,足臨深壑,眼前豁然開朗的景色亦讓我倍感驚奇:我腳下是一個南北長約數百米,東西寬約數十米的大坑,坑深十數米,內有積水,坑壁環形而立,水陷其中,形成一個深不見底的大潭,微風徐來,水波漾漾。有人舟楫相伴,垂釣其中,陽光灑下,潭底光亮可鑒,一碧如洗的樣子,甚有仙氣??颖诙盖?,橫截面上,裸露著粗細不等的巖石和沙粒,間或有一叢叢矮小的植被插入其間,茁壯成長,綠茸茸的色彩讓呆板的大坑變得秀麗多姿,充滿了勃勃生機。
由北向南,環山而行, 拐到山根處,再看那潭水。忽然體會到了換個角度看世界,所見不同,樂趣也是不一樣的。瓦藍的天空,潔白的云朵,熟褐的山包,碧藍的潭水,透過秀麗的花叢,盡收眼底。這景清麗優雅,美輪美奐。靜觀,水波溫柔多情,小山像綠毛小獸一樣靜臥在水邊,一只、兩只、三四只,胖胖墩墩,你擁我擠,憨皮可愛。這一只像在打鼾,那一只似在沉睡,不忍高聲語,恐怕驚擾到他們這亮晶晶藍汪汪的美夢啊。

親臨水邊,感受清風拂面,聆聽水聲叮咚,以泉濯手,冰涼舒爽的感覺霎時讓心靈安靜下來,不由贊嘆:清冽的水呀,你是如此的純潔溫柔,怎能讓人不喜愛?多想幻化成你的樣子,自由徜徉在這天地間……
正迷離于眼前的美景,從東面的山林里,忽地飛來一群鳥兒,它們劃過水面的上空,越過西面的山包,兜著圈在廟山的藍天上盤旋往復,像極了勇敢的小衛士,靈活敏捷的身影在潭水中迅疾掠過,像是在提醒我們時光飛逝,美好可期。